这次救市方式的另一种更大后患是,由于美联储通过降息到零和量化宽松把金融资产的价格抬高,以制造财富效应并以此带动消费需求,同时财政部则集中精力营救那些金融公司和银行,这两类救市措施都让那些持有金融资产、持有股票的群体受益。

这里,对经典主义,对修正主义,都不带任何褒贬的含义,只是描述一个历史事实。一个目标函数是工业化的迅速实现。

印度计划关闭12%的燃煤电厂容量

这些影响中国早期合作金融发展的人物,有志于将欧洲和日本(日本又主要是模仿德国)的合作社模式移植到中国,试图以此改变中国社会散漫自私的特征,使中国发奋图强,使国人知互助合作之真谛。对于农行而言,承担管理和指导农村信用合作社的使命并不轻松,虽然农行在传统上也是一个为农民和农村服务的银行,然而农行作为一个商业银行的属性与农信社作为一个集体所有制的合作金融机构的属性仍然存在着若干摩擦和不兼容之处。董事会、监事会、股东大会和经营层之间要形成相互制衡的关系。制度比人强,但制度必须通过人来实现。当然,公司治理的变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公司治理说到底是一种文化,文化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要经过长期的演变过程。

而农村信用社在此后的十几年中,又慢慢被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所取代。这样一个悖论导致省联社的行为发生了异化,它的治理结构、管理模式都具有浓厚的行政化的色彩,它对县联社的高层人事安排、人力资本管理甚至业务管理都有可能进行实质性的干预和介入。这一传统税收制度造成印度税基、税率和征管的不统一,税务部门自由裁量权过大,税收效率低下。

如果印度政治稳定,对内不发生大的动乱、对外不发生战争,印度未来的发展就取决于其结构性改革的进程,经济有可能保持目前的增长态势,但是未来10年经济的平均增速不可能达到其前10年的增速。近年印度经济发展势头及其前景所受关注加深,近两个月中印关系变化又为此进一步升温。此举一方面给印度民众带来了大额货币找零难的麻烦。记者:与之前国际社会和印度机构对印度经济乐观的预期不同,印度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印度GDP年增长率降至6.1%,为24个月新低。

很明显,这是‘废钞令产生的直接影响。此次税改缺少下层支撑,更多的是政府官员由上至下的主观经济改革,从长期看,固然有提升经济增速的好处,但短期内对于印度经济的平稳运行形成了强烈干扰。

印度计划关闭12%的燃煤电厂容量

他说:在那些通过GST成功改革了经济的国家,该税种税档只设二到三档,一般来说包括平均税率、适用于基本商品的较低税率和适用于奢侈商品的较高税率。印度则不同,其《劳工法》、《征地法》和传统税制对印度经济发展的负面作用极大,严重阻碍了印度工业尤其是制造业的发展。最近经济增速变慢,一是和全球经济增速放缓有关,印度经济虽然目前对外贸的依存度不高,但置身全球经济体系之中,印度不可能独善其身。三是近期改革的短期影响,去年11月实施的废钞令改革、今年的税制改革等虽然对印度经济发展意义重大,有利于经济长远发展,但短期难免对经济造成冲击。

制定与实施印度制造、数字印度、智慧城市等多项发展规划以及GST改革。与印度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以中国为代表的东亚经济体,普遍投资较高,对外贸易快速发展,工业化进程迅猛。以商品和服务税(GST)改革为例,从原计划2010年4月推出,一直推迟至最近才实施。因为政府担心税收收入减少是造成税档过多的主要原因。

三是经济改革可能释放经济活力。发展极度失衡造成了很多经济社会的弊端,经济发展的质量也就难言有多高。

印度计划关闭12%的燃煤电厂容量

《金融时报》2017-08-17本报记者  刘红 印度经济亮红灯莫迪改革副作用显现 印度政府近日发布的7月综合PMI指数数据显示,印度7月制造业及服务业PMI分别跌至47.9及45.9,跌至2013年9月以来最低。根据世界银行调查,在纳税便利度上,印度在参加调查的190个经济体中位居172位。

在过去,印度作为联邦制国家,各邦都拥有自己独立的行政管理权力及部分课税权力,其中,无论是消费税还是销售税,都存在着中央与地方两个征税主体。目前,GST税改已导致印度国内供给链和分销链出现紊乱,使得印度的商业环境极度恶化,甚至可以说达到了金融危机以来最糟糕水平。由于担心在业绩下滑或者整体经济环境不佳时因不能解雇员工而破产,印度企业即使在经营环境良好情况下也不愿雇佣大量劳动力扩张生产,而情愿保持较小生产规模,从而损害了规模经济。本月初,印度央行将回购利率从6.25%下调至6.00%,创2010年11月以来最低水平,这是去年10月以来印度央行首次降息,也是去年底至今首次有亚洲国家和地区央行降息。另一方面由于2000卢比是印度社会当前流通货币中面额最高的币种且易于携带和保存,现已成为黑市上的抢手货,这显然与莫迪政府打击黑钱的初衷背道而驰。质疑者称,其简化税制、推动社会经济改革的初衷或很难达到。

在产业构成中,第一、第三产业比重大,服务业占比上世纪80年代中期超过40%,1999年超过50%。记者:印度的经济结构有什么特点?如何形成的?您如何看印度经济的增长质量? 梅新育:印度经济最大的特点是发展极度失衡。

印度在本届政府之前长期是悬浮议会,从1989年到2014年长达25年之久,印度没有任何政党赢得绝对多数选票,执政党不得不联合地方少数党执政,在各项政治经济改革中受掣肘较多。印度经济景气度骤降,从同期全球表现来看大概率为内部政策原因导致,显然,莫迪的经济改革要为此次经济数据下挫买单。

换言之,如果印度致力于国内的改革,未来对内有望逐步缩减地区发展失衡问题,对外有望缩小与中国的差距,比如达到中国经济规模的三分之一甚至二分之一,但是想当地区老大超越中国没戏。二战后很多东亚经济体都实施了力度很大的土地制度改革,对推动自身工业化进程发挥了巨大作用,印度却没有。

政府为了填补废除500卢比与1000卢比对印度经济运行的影响,加大了2000卢比的货币发行量。各邦政府经常出于自身财政需求调整税率,很容易造成贸易冲突。印度经济特点是由其基本制度与社会文化特征形成的。《征地法》的负面作用更加突出。

在供给端,流动性紧张冲击依赖现金的原材料交易,影响工业生产。三是金融业坏账高,资产泡沫严重。

如今,距离废钞令颁布已半年有余,这项备受争议的政策给印度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依旧难以消除。《印度斯坦时报》首席内容官马帕特拉表示,考虑到长久的经济利益,GST不仅应该代表着更低的税率,还应该有更少的税档。

但是纵向比较,印度经济今后10年的平均增速肯定会低于自己上一个10年的增速。从福布斯富豪榜数据可以管窥一斑,2009年印度GDP只有中国的四分之一,但其亿万富翁人数为79人,超过中国的52人,当年印度前100名富豪的资产净值为2760亿美元,远远超过中国的1700亿美元。

根据印度工业联合会研究,印度是可比经济体中企业税负最重的国家之一。接下去《劳工法》、《征地法》改革将更加不容易,难度远大于GST改革,可以想象各利益方博弈的激烈程度,而这一过程肯定会漫长而艰难。现金短缺短期内对印度供需两端造成巨大冲击。我认为在看得见的未来,对《劳工法》和《征地法》改革难以取得实质性进展。

GST改革虽然历时多年、坎坷艰难,但能在今年年中实施也属不易,比我个人的估计早了一年。二是改革阻力不小,《劳工法》、《征地法》都是难啃的骨头

在需求端,有3亿印度人口因没有身份证不能依靠银行系统兑换新钞,由此造成个人可支配收入骤减导致商品需求萎缩。据悉,改革后的新税制税率将分为5%、12%、18%及28%,但印度各邦政府仍然有权加征特别税,例如加尔各答宣布向纺织工业征收5%的附加税。

从福布斯富豪榜数据可以管窥一斑,2009年印度GDP只有中国的四分之一,但其亿万富翁人数为79人,超过中国的52人,当年印度前100名富豪的资产净值为2760亿美元,远远超过中国的1700亿美元。近年印度经济发展势头及其前景所受关注加深,近两个月中印关系变化又为此进一步升温。